原標題:探月三期飛行試驗器踏上“回家路”“跳躍式”返回難度大風險高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楊瓊):距離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進入太空已經整整過去了七天。這是中國飛行器首次挑戰從距地約38萬公里的近月軌道返回地球。目前,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已經進入月地轉移軌道。作為嫦娥五號的“探路小兵”,被網友們親切成為“小嫦娥”的飛行試驗器回家的路是否會一路平坦?面臨著哪些考驗呢?
  從24日凌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後,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太空中可是忙碌不已。那麼,在經過漫長的旅程接近了月球後,“小嫦娥”在太空中都做了什麼呢?探月三期任務測控通信指揮部飛控組組長周建亮介紹說:“從軌道階段劃分來講,飛行試驗器已經經過了地月轉移段,進入了月球近旁轉向段,到28日7點41分,試驗器飛出了月球影響球,進入月地轉移段,試驗器離月球越來越遠,走上了一段回家的路。”
  按照中國探月“繞、落、回”三步的計劃,飛行試驗器所承擔的就主要的任務就是“回”。因此,這段回家的路走起來可不那麼平坦。此次飛行器試驗一大難點和亮點是,就是採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方式返回地球?這是指飛行器高速返回在第一次進入大氣層時,先躍起,然後經過一段時間飛行,再第二次進入大氣層,返回地球。這個特殊的返回軌道設計的主要目的是降能減速,確保飛行器返回順利?這樣的返回方式也給地面測控帶來了極高的難度。周建亮說:“這是我們國家航天器第一次採用這樣的方式返回。為什麼採用這樣的方式?因為返回的速度非常快,比神舟飛船返回的速度高三公里每秒,所以採用跳躍的方式。這對再入角或者說再入走廊的控制要求非常高,再入角小的話就像打水漂一樣再也回不了地球了。再入角大就不能實現第一次彈出,一次性再入就下來了。”
  因此,這種方式對控制精度提出了極高要求,返回器如果“跳”得過高會偏離落區,“跳”不起來則可能直接墜入大氣被燒毀。然而距地面60—90公里的高層大氣變化莫測,受到黑天白夜、太陽風、地磁場等多種因素影響,大氣變化誤差很大,需要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具備很大包容性。周建亮介紹說,為此,北京飛行控制中心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一個是高精度繞月自由返回軌道定軌及預報技術。從軌道角度來講,這是我們第一次採用這樣一個軌道,而且定軌控制精度要求非常高。第二,高精度軌道控制技術。第三,半彈道跳躍式返回過程的預報與引導技術。目前,各種控制精度都在正常的設計偏差範圍內,我們能夠實現對返回其有效的跟蹤。”
  這幾天,在“小嫦娥”忙著測試各項技術的同時,她還抽空拍了幾張地球、月球和地月合影的圖像。其中,地月合照被網友稱為“最浪漫的遙望”。照片的清晰度很高,地球幽藍明亮,在夜空中宛如一顆璀璨的寶石。而月亮,則呈現出灰色,一派莊嚴氣派。兩顆星球仿若在夜空中對望、凝視著彼此。這些張照片的拍攝要歸功於“小嫦娥”裝在服務艙上的多台相機,最小的一部僅有200克。除了照片之外,相機還將在返回器和服務艙分離的時候拍攝一段視頻,記錄下他們依依惜別的場面。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飛行試驗器相機技術負責人胡永富介紹說:“大部分時間就是下個指令,讓它拍照就不停拍照。地月合影先是按照靜態拍照模式發一個指令傳一幅圖,拍完之後就連續進行錄像。分離的時候還有一個告別過程,拍攝視頻三分鐘。”
  按照計劃,飛行試驗器將於11月1日返回地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p35hpgy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